根據維基: ”靈修即「靈性的修煉」。是一宗教術語。 <MWR宗教博物館>解釋:靈修是一種宗教的修行,涉及嚴肅的思維或沈思;此詞源自於拉丁文,意謂著深奧且專注的思考。靈修可分為積極與消極兩種:前者肯定存在者的質量、力量、或是道德價值;後者則是強調全然放棄並超脫既存的思維理念。靈修的實踐可定義為在知覺上探索的一種生命新道。“ 有沒有被人誤解過,身心靈人=靈修人? 會有以上這種誤解的人有兩類: 1. 身心靈的門外漢。 2. 身為宗教人。 身心靈的領域非常廣泛,從學術到宗教,從技術到實踐,從科學到哲學,無一不涉及身心靈。 所以如果身在宗教界,只懂得把宗教當成唯一的身心靈範圍,是可以理解的。 但事實上來說,靈修既是宗教術語,有必要拿我的宗教定義去丈量你的心理學定義嗎? 會拿個人宗教靈修認知標準凌駕它人的身心靈專業之上,這種靈修人已經算有點要重修了。 這有點像在網路上的一則黑暗漫畫。 一個宗教人對著路邊吃ice cream的情侶說,“我的宗教不允許在路邊吃ice cream。“ 情侶說,”好的,那你不要在路邊吃就好。“ 那位宗教人說,”可是我的宗教也不要你在路邊吃。“ 現在無處不身心靈,連買手搖咖啡飲料的廣告都可搭上-”身心靈療癒飲料“; 難道,也要人們改寫成 - ”靈修療癒飲料“才對? 前一陣子在捷運裡,聽到兩位大媽在談及自己的靈性層次。 一位戴帽子的大媽說,"我前幾天去做過量子療癒耶。” 另一位穿扮時髦的大媽說,“那算什麼,我們的廣場舞已經改成跳量子健身舞了。” 帽子媽說,“矮油,現在量子時代,我聽說還有人在做量子精油SPA耶。” 時髦媽說,“真的啊~在哪裡在哪裡,我也要去試試,看她是真的還是假的。” 帽子媽說,“你這麼厲害,這還可以分辨呀?怎麼看破真假呢?” 時髦媽說,“真的量子技術,感覺比較舒適,每個細胞都活化了,也覺得回春更明顯哦。” 。。。。。。 我聽得眼珠子都定住了,瞬間覺得自己一整個從這個環境落伍了。 突然想到柯p說不要跟他比讀書,他理則學若P則Q很厲害的影片; 再想到這些身心靈大媽們,真的也不能跟她們比講話與捷思。 台北談靈性的奇葩太多,一張張是似而非的嘴,能不能靠此與國際接軌呢? 四週的空氣變得黏稠污穢的難以好好呼吸。 想好好做好身心靈工作,卻總不及那些天花亂墜的輕薄流言的破壞速度快。 可想而知,想好好學好身心靈的人們,應該也有無比的困惑吧。 到上週,終於有同學問我,蘇菲亞認知的”靈性“是什麼? 我說,身心靈人常把”靈性“內容都類比於心理學。 理想是: 身心靈 - 身 - 心(理/智) = 靈。 現實是: 身心靈 - 身 = 心靈。心靈=心智,心理? 那麼,你的認知呢?親愛的。 ========================================================================== 後記: 我回轉身來,看著身心靈的江山遼闊壯大,因多元化而燦爛無比。 江山中自有江湖,在人類文明的複雜下日益蓬勃。 在身心靈百萬人口的城市裡,無數虛偽,做作,浮誇的心靈課程背後,有巨大的黑暗商機潛伏著。 多少販售罐頭思想的領袖們,傳教般傳誦同一種空泛的語言。 心靈,在這裡是一個被各種包裝或操作下催眠著的靈魂;因著催眠,而顯得靜默。 靜默,是因為拿到覺悟的證照,還是被鍍上一層層靈性的金光閃爍呢? 想起,曾經蹲在屋頂上,眺望夜裡幢幢起伏如山的屋頂。 那時候不懂得人類的複雜與多樣,總覺得自己已經走完了所有的人生。 夜,那麼黑呀。那個時代的靈性在星空,在夜未央的每一口亮著的窗欄邊上。 我們在屋頂拉著小提琴,吹著薩克斯風,惹得咒罵聲擲罐聲交織了狗吠聲,怨聲四起。 那時候的靈性,是在黑暗中輕輕彈飛的星紅煙蒂,像流星,沒有心情。 誰管得先冥想,才能登上靈性的名號呢? 靈性因時代,才有了矯情之姿。 -- 蘇菲亞小筆記 |
蘇菲亞文章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