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真是一件有趣的事。 這裡要聊的很簡單,不是“拜師”本身,而是“速成拜很多師成速成師”的事。 許多人有“拜很多師”的行為,原因不外有: 1. 拜個資歷用, 2. 拜個加減用, 3. 拜個加薪用, 4. 拜個炫耀用, 5. 拜個集各家大成用, 6. 其它。 每次看到身心靈業界,人們把“拜很多師”的資歷在各人網上褂一串,心裡都很多問號。 1. 你的老師只靠他教的東西用一輩子,你“拜很多師”了還不能好用嗎? 2. 什麼”真功夫“是可以在短時間內“拜很多師”的? 3. 誰敢讓自己的客戶和學生知道自己在短時間內“拜很多師”嗎? 4. 什麼阿斗,要靠“拜很多師”還扶不起來? 5. “拜很多師”中,究竟哪一個師認識你的什麼? 6. “拜很多師”中,究竟好好學完了哪一個師的整套功夫? 7. “拜很多師”後,究竟有幾分安心踏實? 身心靈業界有不少人是一學完一門課就轉身當大師的。 人人都知道,人人心照不喧,人人共同演同一齣心理戲。 有人說,“拜很多師”是因為找不到最終的老師。 學習是終生的,這話應該是不錯的,那麼“拜很多師”的問題在哪裡呢? 只要短期內“拜很多師”,就表示前面那些“拜很多師”都是自己不滿意的前任(們)。 但是只要晒出短期內“拜很多師”的資歷,就應該表示那些“拜很多師”都是自己極滿意的。 身心靈業界的學習者都喜還找來頭不小的老師們拜師。 所以自己要當“來頭不小”的老師,也要快速湊足夠吸引人的來頭與資歷才行。 所以師承董氏奇穴,可能只上了一兩個短短衛教課。 所以美國NGH催眠師,可能只上了改版的速成催眠課。 所以某某療癒師,可能只是一兩日的心靈課程。 所以“拜很多師”,就能“成為很多師”,變成了一個似是而非的集體催眠意識。 不擔心“拜很多師”,就能“成為很多師”這件事。 要擔心的是“速成拜很多師成速成師”,這個扭曲的價值觀。 當人們選擇走上“速成拜很多師成速成師””這件事, 等於決定了投資自己成為一個這樣心性的人。 人們要害怕的是,在夜深人靜時獨自咀嚼藏在內心深處的不安。 因為大多數“速成的拜很多師就能成為很多速成師”的老師們所擁有的知識技術庫, 是經不起被群眾或追隨者們一再的檢視,一再的考問,最後只好成為一個“不准多問師”。 也就是學自速成,也只能教速成的結果。 是的,人們總能見到許多“寡經驗師”,“半句話師”,“天下一大抄師”,“集天下大成拼湊師”,“光說不練師”,”依樣劃葫蘆師“,”老子老娘說了算師“,“虛無瓢渺不落地師”,“鬼神天使一喊就來師”,“半瓶水就能響很大師”,“連自己名字都搞不定師”,“學而不用師”,或者“古今中外我第一師”。。等等。這些大多都出自“速成的拜很多師”就能“成為很多速成師”的現象。 這是一個簡單的心理學的事。 重點不在於“速成的拜很多師就能成為很多速成師”的事,而是竟然有眾數爭養這個集體意識的文化。 這一大類人為何有這種集體焦慮,與熱衷集體舞弊的行為? 當一再複製出更多同類型的人們時,這個文化只會造成更多”集體分擔焦慮“,與”假多了就成真“的假象。 一說,當人們可以輕易有書讀時,就人人不讀書了。 當人們可以為輕易為“師”時,”師“字就可以因量產而價廉物不美了。 很快的,當”師“字產業因為無法勤墾而不再肥沃,就要面臨瓦解,由各種速成app取代了。 當身心靈產業失去了遠見與深度,終會快速的成為流失了靈魂的空殼。 “速成的拜很多師就能成為很多速成師”的事成為常態之後,知識技術的深度也會代代流失。 曾經人們怪罪老師總留一手,現在人們怪罪老師不能速成。 曾經厚實的一技在身可走天下,現在都身插十多把兵器了只能在小村立派。 為何有“速成的拜很多師就能成為很多速成師”的事呢? 有的是為了速成以便謀生,有的是填充內心的自卑與不安,有的是急於建立自我存在價值。。 有的就是單純的被“集體不思索”與”相信眾數即為真“的集體催眠所操作了。 曾母都會因為太多人說曾子殺人翻牆而逃,眾口鑠金的力量絕不可小覷。 只要保持觀察現象,就不會成為現象之一。 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多一點機會,來打造成為值得細細品味精緻的靈魂吧。 -- 蘇菲亞寫心 #蘇菲亞國際身心靈學校 #聊聊拜很多師的有趣迷思 |
蘇菲亞文章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