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催眠師都知道,這是身心靈界最有名的一句催眠句。 為什麼這麼有哲理的一句話竟然是一句催眠句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它只有半句暗示話,沒講的是留給人們腦補用的。 實相來自內心的投射,被身心靈界斷章取義成==>發生在你身上的,都是你內心所想(要)的。 所以無論事情好壞,就都是自己招來的,自己內心想要的。 進一步順瓜摸藤的伸延,就是如果一個直男被另一男子性侵,一定是他自己想要的,或是他生命藍圖的自我安排。 聽來似乎很有道理,關鍵的盲點在哪裡? 1. 直男想都沒想過竟然會被另一男子性侵吧?這個實相的投射應該只來自性侵者吧?那位受害者的內心投射應該是希望這一切都不要發生或加害者死無葬生之地。所以當性侵的事發生的實相,究竟應該來自誰的內心投射呢?既得利益者? 2. 如果這句話是對的,天下就沒有曠男怨女,也沒有樂透獎了。 每個曠男怨女和樂透信徒們的內心如此虔誠強烈的投射都沒有變成實相,一個意外的實相怎麼會是來自想都沒想的內心投射? 實相來自內心的投射,這句話如果是半句話,那麼沒講的半句是什麼? 沒講的半句才是關鍵,就是==>只是無數光譜中的一個可能。 因此,絕對不能把“一個可能”當成“肯定的全部”。 靈學的法則從來不是簡單的全或無論,而是多於人類的認知。 如果對這半句話的認知只有一個全或無,那麼這個實相就來自他內心的投射。 換句話說,一個小一學生對數學的內心認知只有一個加法,那麼他就會相信數學的實相就只有加法。 他心中的智力只有加法一個點,在他move on到減法前,他口中所講行為表現就只有一個加法。 那麼,這跟催眠有什麼關係呢? 有聽過“轉移焦點”嗎?對,這就是用似是而非的催眠句來轉移焦點。 如此,人們就會深深相信而不會思考其中的盲點,甚至不敢挑戰潛意識的盲目捍衛理念。 這類觀念滿足了所有催眠的定義:重複,強調且簡單。 因此,對於懶得思索的人們就很容易的吸收且植入潛意識了。 另一個類似的例子是,身心靈界喜歡講,一切悲喜都是生命藍圖的安排。 所以此生受到多少侵害迫害傷害,都是自己生命藍圖的安排,怨不得它人。 這句話也一樣只對一個點,其它還有無數可能有不同的認知,那就要取決於智慧所在了。 意思是,生命絕不會完全按著生命藍圖的劇本走。 就像病人會生病,但絕不等於會照書生病一樣。 斷章取義很容易,但它太簡單就充滿了漏洞。 催眠句是半句暗示,剩下是催化腦補,從這腦補照見人性。 實相來自內心的投射, 它可以翻譯成:外在實相來自心中所想。這不代表,所有外在都能夠隨心所欲。 若心想事成,這半句話是對的,天下人人都可以中樂透獎了。 進一步的角度也許是:個人的外在實相來自心中所想,若與它人有所交集則另當別論。 當每個人都有內心投射,無數個內心投射產生干擾或衝突時,實相就變成了強者為強。 當強者為強的實相發生,弱者便會遭受未經許可的壓制。 是的,因為生命藍圖是一種能量物,生命藍圖當然不會照本宣科,也不保證不受干擾。 這種情況下,當外界能量干擾衝突時,就會改變生命藍圖。 人們有自主權來決定生命藍圖如何執行,但沒有權力未經許可去改變它人的生命藍圖。 那麼,怎麼知道一個人被性侵是生命藍圖所設計?還是人生中未經授權的意外傷害? 無論答案是什麼,至少你都明白了,至少有兩個可能了。是罷? 如果把人生中的傷害都當成了宿命,那是對境遇的無力感,絕不會是內心投射的實相。 身為身心靈人,盲從與理盲,依賴直覺或感覺是一件危險的事。 如果你的直覺準確,蒙著眼睛過馬路看看。 如果你的感覺準確,多買兩張樂透看看。 我們只能盡力打開頻寬,每一個折疊起來的可能,都是一個頻率。 實相來自內心的投射,是一句催眠句。 當它變成一句實相後,它就滿足了存在的價值了。 -- 蘇菲亞寫催眠 #蘇菲亞國際身心靈學校 #實相來自內心的投射 |
蘇菲亞文章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