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有極佳的懸壺濟世的初衷,但很少人真正探討自己想走的路。 一般社會上的專業路徑都很短,訓練過程只要1~3年就可出師就業,大多一頭鑽進不喜歡了再出走就好。 醫學與航太這類領域,不能光靠衝動或一時喜歡,而是真要有熱誠才能走穩。 中西醫學科系台美很不相同。 台灣從大學讀起,所以歧視學士後。要讀5中-7西-10西年。 美國都是學士後,因為認為學士後心智才夠成熟。要讀4年。 所以美國的醫學院人才濟濟,有的彈了20年鋼琴,有的當了15年大廚,文科背景的比例占了95%。 知道了背景跟學醫沒有關係後,頓時了解了這原本應該是人人有機會的事。 在亞洲的醫學路是被政府操控設計的,目的也許是為了保護所謂的菁英與優生學的納粹主義。(笑) 那麼,要什麼條件的人們適合走醫學路呢? 中西醫學路可略分有三條: 1. 學院路徑 - 大約平均4美-5台-10美台年。 2. 師帶徒路徑 - 看情況與看學多少,2-20年的都有。 3. 自學 - 終生。 因為醫學路的選擇很多,那麼自己要如何選擇? 先談一件事,認真自問學醫的動機: 我為何要走醫學路?為謀生?為名份?為需要?還是為了有使命感?單純興趣? 以上的每一個答案,都可以是轉變選擇或決定路徑的關鍵。 然而,對我來說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問題: 有多想要? 我相信,如果真的想要,會想盡辦法做到它。 無論什麼理由,這個”想要“的熱誠,就像車子的燃料,可以載送人們到目的地。 然而,大部分人的熱誠會隨時日或新鮮感或內外環境的磨損而耗盡。 那麼如何知道自己適合投資大量金錢與時間呢?就是先沙盤演練看看。 例如,大家都愛看怪醫秦博士和醫龍,夢想自己也能像主角一樣憑藉精湛外科醫術,有個多采多姿的人生。 那麼,可以試看看一週7日每日只睡3小時,其它時間都在k書。 或者,試試一週7日每日戴著口罩,站著K書10小時。 但要有心理準備,這是要5年抗戰的事。如果都能夠接受,就是“體力”和“想要”都到位了。 最後,有了學醫的動機(目標)與動力(多想要)之後,來談談條件(資源)。 因為競爭醫學教育的人數眾多,難免激烈,不能名列前茅很難敲開醫學大門。 所以第一條件自然是 - 可以讀書,會讀書,有強烈願意讀好書。 2. 經濟條件足夠,否則學貸要扛好幾年,會打歪初衷。 3. 體力要經得起折磨個4中~10年西,這是比軍人還操的行業。軍人叫鍛練,醫學叫無健康導向的折磨。 4. 學無止盡的年復一年,所以要確認這是自己喜歡的行業。 以上,大概就是舉例走西醫學院派路徑的準備。 有沒有例外?所謂打混的醫學院也是有的,把上面的努力扣掉9/10,打混醫學院也需1/10的努力。 但是打混唸醫學院要做什麼呢?畢業後敢開業就是為了名利,人生吸孽毒。何苦? 那麼中醫學院派路徑呢? 1. 美國中醫3-4年,台灣中醫4-5年。 2. 沒有體力折磨的問題,費用比西醫低很多,考照率65%美-85%台。 師帶徒或家族路徑? 1. 西醫無人師帶徒,中醫約占5%。 2. 考照: 西醫無,中醫10%。 3. 因師帶徒或家族而進入醫療產業: 西醫10%,中醫20%。 4. 經費: 比學院路徑低很多。 自學路徑? 1. 西醫無人自學,中醫自學人占90%。 2. 考照: 西醫無,中醫無。 3. 醫療產業: 西醫無,中醫無。 4. 經費: 最低。每年平均約2-3萬買書和四處打游擊聽課學費。 讀到這裡,就明白醫學路徑不是一般1-2年專業的投資。 對一般1-2年專業的投資而言,也是一般享用1-2年的成果後,就要再投資提升或轉型了。 它的優點是: 風險小,經歷2-4年夠了或職業疲乏了就可以轉換跑道。 它的缺點是: 收割有限,專業不穩定,頻頻轉換跑道很難建立穩定的人脈與資源。 而醫學路徑投資的優缺點,就是短期專業投資的相反。 全世界的西醫學路都不好走,有多少醫學畢業後就業醫療工作? 中國每年約有80萬西醫學畢業生,只有2萬人當醫師。 台灣西醫學畢業生畢業後,有80%-90%當醫師。 美國西醫學畢業生畢業後,有65%-93%當醫師。 這裡是回答網友來問的email。 對於SBMSS的中醫課程,只有6-12個月,真的是一般1-2年專業投資的最低標。 但SBMSS的中醫課程設計,橫跨了學院派內容+師帶徒的教學+自學的規範。 要成為中醫專業仍有一段路要走,但是新時代的新課程崛起,是絕對有實質意義的投資。 如果傳統單一學院派,師帶徒和自學路徑,都不適合自己,可以來試試我們的新路徑。 其它參考文章,這個主題實在寫很夠了哦。 1. 循證中醫vs傳統中醫 2. 如何跨進中醫之門 (文長) 3. 如何自學中醫 4. 學中醫不開診,還能做什麼? 5. 學中醫只能開診所嗎?從醫聖張仲景聊起。 6. 認識中醫路 7. 這樣學中醫最快效 8. 中醫針刺非按揉能取替的奧秘 9. 重磅炸彈:中國小學五年級開始學中醫! -- 蘇菲亞寫身心靈的身 #蘇菲亞國際身心靈學校 #我適合走入醫學路嗎? |
蘇菲亞文章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