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沒有台灣醫療執照在台自稱醫師開業看診,當然是密醫行為,誠不可為。 這種出界違法的事,我真要先要提醒一下國外或在台非學院學中醫的人,不要輕易踩線。 台灣的醫療界的文誅筆伐口齒殺人的攻擊力,也絕不亞於專業網軍。 看到那麼多自稱醫師的攻擊力和空檔時間,完全毀我三觀。 瞬間覺得自己好幸運,遇到的都是超級有教養又忙碌的中西醫。 這裡來聊一下,學中醫不開診,還能做什麼? 先說,中醫原本就是幾千年來中華地區全方位的醫與療。 現在中國也在對國中生開放中醫課程,目地就是推廣全民健康觀念,降低國社的醫療成本。 中醫是人人可學,人人可用的知識與技術。 然而,界線在於”收費與治病“,仍然保留給4-7年全職苦學出身的中醫師們。 光看人家投資的經費,時間與精力,就可知道程度的距離。 這種醫療法的設定,不是保障中醫師的生計,而是病人的身家安全。 當道德約束不了無道德的人時,才有法律出來約束密醫們。 不能開診賺錢,學中醫還能做什麼? 我到現在還幾乎沒有聽到過不同的問題。 如果會問這個問題,大概都是舊觀念的人會問的了。 我先來問回一個類似的問題,不拿來生財賺錢,買手機買家具還能做什麼? 答案是,自用啊。有人還可買家具來送人,助人。 為什麼學中醫就一定要開診賺錢?不能夠先過自用這一關? 如果學中醫都不能自用或家用,憑哪個勇氣來開診賺錢? 別說,還真的有不少人如此,自己還沒搞定,就立馬出手拿它人當實驗品。 這種觀念在民間真的很普遍,地下電台賣草藥丸的也不少,難怪有醫療法要管理。 我常說,中醫是一個產業,每個角落都可以開枝散葉,行行出壯元。 你不一定需要執照才能做中醫,但你一定要執照才能當開診賺錢的中醫師。 這個界線很清楚,不需要探踩紅線。 中醫是一個產業,開診賺錢的中醫師只是其中之一個職業。 在中醫這個產業裡,開診賺錢的中醫師是最前線,最下游的一個職位。 如果有人不是創新者,那麼這個產業的固有的謀生職位還有 - 開相關中醫上下游產業店商,教育衛教,研究實驗,推廣,食療推拿。 一般人學中醫最重要的還是,自用與家用。 如果能夠好好自用與家用,就可賺進百萬計的醫療費了,比開診賺錢不知省多少白髮。 所以學中醫只能開診賺錢,這是我不懂的觀念。 我有一位中醫學院的學長,他學中醫只為了辦醫療相關的活動。 畢業後一年只辦兩場醫學嘉年華之類的活動,一年妥妥賺40萬美金。 當年嘲笑他不務正業的同學們,都還要拜託他留個參展位置給自己的診所。 這個就是有創意的人,把中醫結合了自己的興趣與強項,順利進入人生勝利組。 我問學長,“如果只為了辦醫療相關的活動,怎麼會來唸醫學院?難道辦活動需要學歷或執照嗎?“ 他說,”唸完才知道啊~幸好辦活動一年就回本了。” 如果沒有創意,又固守“學中醫只有開診賺錢一途”的老觀念,這樣的人生會非常辛苦。 要跨領域結合的人,得要知道“跨領域”的定義在於跨領域“專業”,否則就要小心踩紅線的事了。 每個專業都有人把關,每個專業都怕有生手搞砸自己的地盤,所以一旦有任何外行想領導內行,終會碰到有人修理。 然而這種外行充當內行的事又層出不窮,以致讓有心者有機可乘。 當然也有許多例外,例如牙醫可以當公共衛生博士專業,但公共衛生不准拔牙。 學中醫一般只有三個方向: 興趣,自用與謀生。 自用=節流,謀生=開源,兩者都很好。 只要不違法,又足夠專業,自用+謀生,就完美了。 至於"興趣",通常是"自用"的前身,有了能夠“自用”的本事後,就可以考慮“謀生”了。 而從興趣到節流到開源,每個階段自有風景,也可以有各自的發展,又前後連貫。 這樣,從興趣到節流到開源,多元發展,無論如何都賺足了。 能夠如此,自然是因為中醫本身多元之外,就是一個取之不盡的大寶藏。 學中醫,可以很科學,很現代,很真實。 如果把學中醫的心態只放在一個地方,就只有一個價值。 打開心態與眼界,就是它原本的多元價值了。 把開診賺錢的職位留給專業中醫師,因為這個位置就是需要那麼大量的投資與興趣。如果自己不願意付出這些投資與興趣,那麼開診賺錢的職位就必定不是合身的定位。把自己放在其它所有可選的位置上,或者在其它千百個位置上,能夠找到好幾個適合自己條件與興趣的位置。 這個時代以能力褂帥,網路淘金者還有誰在曬學歷證照背景? 如果還不能洗掉舊基因,就很難移民新時代,充其量只能在台下當觀眾了。 我喜歡美國中醫學院全都是學士後中醫的概念,醫學需要成熟的心態與思想,動機與動力,還有結合其它專業,才能把中醫帶進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現在新時代中醫的世界,也已多彩多姿蓬勃發展。每個兩年就有跨領域的新東西出來熱鬧滾滾。中醫進了航太,美容,AI,旅遊,更進入了戰場。你對哪個有興趣呢? -- 蘇菲亞寫身心靈的身 |
蘇菲亞文章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