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窮其一生都在追求安居樂業,”無常“大多成了打擊的代名詞。 然而有一句說明了全部 - 宇宙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改變。 這個時代,人們只能在無限的改變中,追求有限的不變。 不變,曾經是舊世代重建世界的基本架構。 例如倫理,教育,文化,知識,經濟,就業,法律,政治等等,都得處在不變中才能建立方矩。 人們在其中安居樂業,安息養生;把世界大戰與瘟疫流失的人口都繁衍回來。 有足夠人口,才有機會從養息往前進化。 70年後的現在,時代不同了。 時代的不同源於人口已達資源平衡的極限,於是又開始進入另一個振盪。 這種振盪就包含了,除了無可抗拒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的無常外,加大了更多上面所題的方矩的改變。 倫理,教育,文化,知識,經濟,就業,法律,政治等等,都得隨之拆解或改變。 重點是,這些拆解或改變,也是在不確定中進行。 長年安居樂業慣了的人們,對於這些不確定性的無常,有種恐懼與抗拒。 人們試圖在快速並顛簸的世代列車上保持平衡,這些巨大的壓力造成大量的身心健康的威脅。 現代數百種新興文明病,也成了醫療新改革的骨牌效應。 是的,改革一詞要比變動正面許多,也更容易為人所接受。 但是,改革是一個有順序性的變化,這個時代的變化是無常。 當無常事件要發生前,不再有心理準備的空間時,驟來的變化就成了現代人的惡魘。 例如,有一批人們被疫情移除了,有一批人們被天災移除了,有另一批人們被人禍移除了。 無法面對改變的人們,在抗爭中一批批的在衝突中被移除。 新入世的幾代則因不知道安定為何物,而一批批成為天生順應無常的高手。 他們自在的享受無常,也在無常中自在的自我轉換。 我跟大部分舊世代努力在新世界中待好的人們一樣,認知與接受新無常的存在。 我們已經沒有了確切的四季,沒有了固定的語言,連身邊流過的河水都可能來自遠方。 我們吃著它國的食物,住在各國傢具與生活用品的家裡,享用它國送出的文化教育節目。 當人們已逐漸習慣了這樣不確定的生活環境,何必還要用生命去爭一個名義上的口號呢? 因為再過兩年,這個口號就已又轉變了,所以稱為 - 故.事。 轉變如此無常,無常也攜帶了無情的成份。 無常在當下也有是非善惡,也有自己因果業力,自有小輪迴。 如何在無常中安身,可能比如何在無常中保持善良,更加重要。 因此在這裡要小心陷阱處處了。 另外,新無常在身心上的流離失所與無以為據,造成許多迷失者。 許多人害怕被留在最後,留在孤寂裡,因此拼命的抓住被主流團體認同的口號中。 但是這世上還有無以數計的團體,在做着各種不同的新事情。 找幾個適合自己,與自己同頻率同步伐的團體一起走。 也許會做錯選擇,也許會失敗,至少努力過,仍可長許多經驗。 如果無常是一股新洪流,那麼隨波逐流,當搭順風車。 在這股洪流中,學習與無常共舞,在雙贏中各取所需。 壓力難免,但化壓力為動力,化絆腳為墊腳,才不會浪費每一個挑戰與考驗。 希望新世代的新無常是一把溫柔的劍,為你披荊斬棘,又能護你一生。 -- 蘇菲亞寫身心靈 #蘇菲亞國際身心靈學校 #新世代的新無常 |
蘇菲亞文章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