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謀生妨礙你謀生。 “Don't let making a living prevent you from making a life.” - John Wooden 大部分的身心靈人都想以身心靈工作謀生,但又不知道如何以身心靈工作來謀生。 這中間少了一個環節 - 分辨“工作,謀生與生活“的定義。 在過去20年的傳統教育人們如何成為優質員工,所以人們只要做好份內的事就好。也就是一樣技術可以一路做個幾十年,甚至退休終老。換句話說,古早只要一門好手藝,就可在地落葉生根。 現代則有越來越多人們站出來自立微創業,但卻沒有經過足夠的微創業訓練。所以創業需要18個月打基礎的公式,對新手來說是難以接受與相信的。更別提有85%-90%的新創業會要在前面3年消失,這種社會調查了。 微創業不就只是開個店面而已,何難之有?尤其網路商店,幾乎不要本錢,只要褂一些廣告就好。 虛擬網店在開開關關之間有上億間之多,如果縱有一門好手藝,沒有重重行銷推廣包裝的競爭,就沒有機會讓人看見自己的商品。問題是,多少經費是投資在行銷推廣包裝的競爭上,多少經費是投資在真正的商品上。 常看見一些影片,講到專業音樂家或運動家在車站路邊表演,卻無人駐足欣賞。但這些高手在重金包裝宣傳的舞台,卻可賺得滿缽。人們已經被養成看行銷推廣包裝來購物,流失了品鑑好物的能力。老師傅的手藝再好,也無人懂得他的美好。這種文化很難鼓勵有心成為真正master的人們投資苦練來成就一項藝術,畢竟對這些大師級的人來說,謀生固然重要,但知音更是無價。這個時代因為這樣的淺薄文化,不知流失多少珍寶,也日益分開路的兩頭而行。 我最近接觸美國SEO知識,發現要讓自己在各搜尋站出現在第一頁,得花非常多的經費買下露臉機會。連backlink也要註冊到600~1000家之多,才算能夠穩定市場的曝光率。沒有一樣不需花錢。簡單說,如果不做圈外市場,遲早身邊人脈用完,客戶網也用完了。如果要做圈外市場,絕非吃光身邊人脈可行。購物客戶真的不知道,商家為了賣商品給你花了多少心血和投資在行銷推廣包裝的競爭上。一份網購有7成廣告3成商品,而3成商品還有7成是商品本身的製作與產業鏈費用,3成才是成本。有次去聽賣聰明藥的直銷公司講座,每一層直銷人員可以抽15%,算算抽到6層就已只剩10%的本錢了。扣掉製作與產業鏈費用,這個包裝成珍寶的藥每顆只有不到1毛錢,但可以賣到nt$90一顆。這些都是要羊毛出在羊身上的。
如果這是大家的共識了,那麼問題只剩一個: 你要做那個只有本錢的商品(藥)?還是賺錢的行銷商家(賣藥商)?
想要身心靈來微創業的人們,請要思索幾件事。 1. 我想做的是身心靈產業的哪一個環節 - 大盤上游(手上有很多商品跟不同人合作)?分批中游(多商品單合作/單商品多合作)?個人下游(個人工作室)? 2. 個人要販售的是什麼身心靈商品? 服務?教學?成品?行銷?場地?講座?直播網紅?作家?辦活動?教學服務代辦?單純投資客?跨領域結合創新者? 3. 個人的性格是- 喜歡外務社交的闖將?還是獨處為佳的守將? 4. 個人要做身心靈來微創業的理由與理想是什麼?只是謀生就好?有計劃把謀生=>工作=>事業?謀生=生活?或者公私兩分? 5. 個人的長短處分析。長處如何發揮?短處如何瀰補? 6. 個人能夠投資多少時間,金錢與實力,進入這個身心靈來微創業? 7. 身心靈來微創業的短,中,長期計劃為何? 如果不先思索好上面七點(或者更多),那麼前三年的創業成功率只有10%。 回到話題,我經常被問到 - 如何用我所學來謀生賺錢?
我通常會先了解對方的價值觀,沒有尊卑對錯,再來給建議。 經過上面的解釋,大家或者可以思索自己究竟要的是什麼?這不單只有價值觀或道德觀的事。 只是,一般來說,饑於謀生的人們與狩獵理想的人們,可能都有相同或截然不同的想法。 有幾部真人實境節目,都在測試人性。 有一部是,在70分鐘內一步步用名利誘導追求成功的人們步入邪惡。 另一部節目,給一名巨富葛倫100美金,他必須在3個月內用這100美金要賺到100萬美金。 這兩部影集,都帶給觀眾極大的震撼。 我們可以從以上節目看見: 窮人在致富的路上是尋找各種它人提供的機會,繼而為對方所操控。 富人在致富的路上是創造各種機會,繼而成為為它人提供的機會。 如何用我所學(身心靈)來謀生賺錢?
這是一句常聽到的常問句,它給我幾個線索。 1. 此人不是行銷者,拓荒者。 2. 此人不適合創新打天下,而適合坐天下。 3. 此人有勇氣來改變環境,轉型換跑道了。 4. 此人對於所學仍未完全精通掌握,還不熟悉成品。 5. 此人有野心,除了謀生外還想更進一步賺錢。 6. 此人有動念,尚無(行)動力。 7. 此人需有適合的團隊分工。 我們雖在身心靈界十多年,身心靈產業千百種,每一種都需有不同的專業與能力。 所以為了不要代言自己也不熟悉的領域,我不在此提供行銷的建議。 然而,可以提供思索的空間,也許有很多專業是需要想好再下手的。 即便我自己當年走上身心靈界是無心之栽,也是邊走邊學,但這種學費真是太貴了。 進入2020年的現在,人們已經沒有時間沒有閒錢來打發休閒,我給想進入身心靈界工作的新進一點點建議如下。 1. 若是能夠先思索或先準備好,這條身心靈路徑可以不需要拖拉或虛擲。 2. 精準的認識自己,以及自己手中的籌碼,包括能力,耐力,理想,資源等等決定走多遠。 3. 有足夠的認識身心靈產業,和自己想做的這一塊。 一般要準備1年半的耕耘空間,包括所有的付出項目。 所以沒有足夠的資源與興趣是很難支持18個月的,這個18個月=>3年=>5年=>10年的成功定律,似乎現時代仍然適用。 至於是單打獨鬥還是走團隊路,要兼職還是全職,這些就看個人性格,手中資源與能力,還有要做的項目。 兼職或獨行,自然要慢許多,戰線要拖較長。全職或團隊,無論是合作或理念,也是另有考驗。 開始跨出第一步都很難,堅持下去才有嬴的機會,但整個奮(戰)鬥史都需要”全心投入“。 每個階段都要”全力用心“,無論是什麼心在支持,決定了走上什麼路;但沒有用心,就沒有路徑出現。 除非個人心力夠強,能夠獨自開彊闢地,否則就找團隊幫忙一起分工拓養路徑吧。 現代的身心靈產業已經明顯的分出紅海和藍海兩塊了。 要在紅海與同行一起競爭有限的資源,但是安定安全;還是到藍海去開彊闢地,但是風險變數都是考驗呢? 轉型或人生換跑道,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但是人生有機會精彩燦爛,也是一種美麗。 人生沒有幾次真正能夠成功的轉型或換跑道,要做就做好它吧! 一定! -- 蘇菲亞寫身心靈 #蘇菲亞國際身心靈學校 #聊聊如何用我所學來謀生賺錢 |
蘇菲亞文章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