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只是偶像製造業的刻板印象,也是許多行業的觀念。 但這不代表是鐵律,因為仍有太多出身艱苦的人們證明了他們的可以成功。 更甚因苦難翻身的成功者,或是因協助貧苦而受人景仰的,也是一種榮譽文化的現象。 許多電影和文章標註過一些重點: 1. 貧富氣質是可以寫進基因的。 2. 除非刻意改變,否則要花一世才能改變這種氣質。 環境會改變一個人,取決於時間與強度。 然後,環境造成的改變便會在一個人身上留下獨特的指紋。 雖然現在貧富的外在表現有些模糊,但內在性格仍是截然不同。 外在包裝打扮是容易的,但貧富人的心態的確是有許多的不同。 例如,貧人拼學習大多是為翻身或謀生,富人學習大多是為興趣或嚐鮮。 簡單說,貧人仍在為民生的身煩惱時,富人已凌駕民生而在心理上。 同樣是教育或教養,當貧人把精力花在倖存上時,富人把精力花在培養下一代上面。 試想二次大戰之後,全民建設,有皮鞋穿已是富人,唸書是奢侈的事。 現在呢,連出國輕旅行或花30年在讀書上都是尋常小老百姓可以做到的事了。 由此看來,貧富定義早已經升級了。 對我來說,只有在離職1~2年仍可以無業安心生活的,才算儕身富的層級,剩下就是富裕層級不同的金字塔了。 最近COVID-19歷史事件,許多中小企業撐不過3~6個月的比比皆是,這種小開算富嗎? 所以貧富的定義,可因人地事務而隨時調整移動中。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貧富觀,貧富價值觀也被納入婚姻關係的三觀之中。 即便現在親自關係沒有早年緊密,父母的貧富價值觀也會影響下一代的人格教育。 ”教育"或類似教育的事,就是可以改變人格與氣質的關鍵。 無論是富養還是貧養,環境帶來的印記,是無可避免的。 富養與貧養各有優缺點,放在對的位置,就是優點了。 簡單講,無論是在金字塔的頂層還是底層,人們都有機會把自己教育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金字塔的頂層與底層,各有不同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這三觀原本就有極大的區分。 偶像製造產業,是金字塔頂層的名利事業,自然跟同溫層的人們比較有共識。 對於要直接從金字塔底層一躍而上到它層的人們自然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與學習,才不會流失自己。 客觀點來說,從一個行業換到另一個行業,一個國家換到另一個國家,也是一樣的。 這情況跟藝人從舞台上退出,社會大佬驟然破產,都一樣要重新適應新階層生活。 如果培養者有意識到跨階層文化的問題,可加一門課好好教育,這樣不同階層也能相融。 跨階層融合應是一個普世觀念,可惜大都被忽略了,才會引發許多問題。 最常見的是中國土豪大媽們到歐美旅遊,造成階層文化的衝擊,就是一例。 如果遊客在出發前能夠好好學習異國文化,或跨階層前能做足心理準備與學習,許多衝擊可以減緩了。 這個時代,貧富的界線很容易被雙向突破。 經常聽到有誰誰誰因樂透或因投資成功而成巨富,也聽說哪些富人因為投資失敗而退出名利階層。 能夠自在遊走在各階層,才是真正的跳脫人生金字塔的框架,閱歷多廣。 對於這種跨階層的文化衝突,也是人類文明造成的。 人類既有本事製造出它來,也會有本事解除它,只是遲早的問題而已。 也許有日會有意識到此現象的人們會將此跨階層力發展成為一門親切的功課, 如此可以保有各階層的特色,又可以自在橫跨各階層或各領域,豈非美事一件? -- 蘇菲亞寫身心靈的心 #蘇菲亞國際身心靈學校 #偶像製造行業為什麼不喜歡簽窮人家的孩子? |
蘇菲亞文章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