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覺得朋友多少等於人脈多少,等於成功多少,等於是不是好人。 許多老一代的人善用這種言論來傷人,然而社會學家已證明事實並非如此,所以你可以不必去在乎這道傷人的謬論。 有些被傷害累累的人會記住能夠傷害自己的言行,而在不知覺中會複製這種傷人術,去用在它人身上。 然而這個特定內容的傷人術,如果真的傷到自己,表示自己內心也許也有這個想法。畢竟在就業的人生階段,人們都希望受人喜愛,擁有許多朋友。 但是擁有許多朋友的同時,也代表要失去許多的自己。 等到人生能夠掌握更多的自由度時,他們就不會在乎有朋友多少的量,而在乎經營友誼的品質了。這是追求跟舒服的人做朋友的階段。 晚年的朋友大多都沒有利益衝突,頗能開心陪伴。 人生走到臥床後,基本上是沒有朋友了。 許多人追求臨終前的晚年尊嚴,但是它已經不是金錢和時間能夠買來的了。 -- 蘇菲亞小筆記 假設一個人認了做錯事,要經過幾個進化階段: 1. 口說心不服,覺得對方不留情面,恃機報復。 2. 口說心不服,覺得對方咄咄逼人,默默結下心怨。 3. 口說心不服,覺得自己倒楣,或不在乎。 4. 心服嘴硬口不服。 5. 心口都服,但不做表示,或人間蒸發。 6. 口頭道歉,然後人間蒸發。 7. 口頭道歉,但不做表示。 8. 口頭道歉,做出彌補,從此不相往來。 9. 口頭道歉,做出彌補,修補關係。 10. 口頭道歉,做出彌補,修補關係,記取教訓。 你遇過哪些類人? 自己又已進化到哪一階段了呢? 所以,撇開錯事的傷害不計外,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我們是不是可以留給它人一點進化的空間呢? -- 蘇菲亞小筆記 彩蛋: 低層次還要做錯事的人已經很慘了。 |
蘇菲亞文章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