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文章講到催眠筆記 - 有關ADD的八個迷思與真相.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ADD)的迷思,到現在已經漸露曙光。 在Dr.Daniel Amen的書中,根據他累計了五萬張個案的SPECT研究心得,(這包括他自己家族的終生經驗)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or less commonly, SPET) ,已經用在ADD的診斷上有十分顯著的成效。它幫助人們了解ADD(包括大人與小孩)的腦部作用是如何與一般人不同。簡單來說,ADD人的腦部血流量以及未足量的Dopamin影響基底核(Basal Ganglia),造成Frontal Lobes的能量不足,依照在某些特定腦部區域不同情況,而有不同的分類。 舉例來說,prefrontal cortex的血液活動量在集中注意時減少,造成很多的問題。Prefrontal cortex與情緒、判斷、思考等有關,ADD人因此少了一些控制衝動或者解決問題的選擇能力。有許多還連帶的,養成ADD特殊的性格-自己易怒外,還精於挑釁它人;悲觀,不能守秩序(法),造成不少破壞與傷害..... 就像近視眼一樣,當眼睛有障礙發生,我們只要配付矯正眼鏡就好,並且不必擔心眼睛很快就會適應新的眼鏡。但很多ADD的父母,卻因自己先恐懼子女背負"腦子障礙"的名字,而千方避諱就醫。 我曾經與醫療界合作接觸的三個ADD的個案,都有十分令人滿意的結果。其實,ADD的子女還沒有ADD的父母難搞。因為父母的馬路偏方很多,加上自尊心面子問題,ADD的個案便成難上加難。
主因是ADD的腦部問題,人人不同,造成不同的偏差離異度,這是所以ADD分類很多的原因;也因為落差很大,應避免個人少數經驗以遍蓋全的觀念,以致誤導。 人們看見注意力有遐疵的現象,但並不能因此現象來斷定原因。這是ADD最常見的迷思之一,若是如此就能很來針對問題找解方。就像看見發燒現象,不能斷言就是腦膜炎一樣。 若是一個人有近視而沒有眼鏡,他她會變成視而不見,學習困難,並且社交也困難的人。這樣的生活品質不但局限了他她的生活品質,也讓他她變成一個因視力障礙而影響性格的人。若是有高度近視孩子的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沒有問題,只是不善視覺而逃避就醫,那麼孩子的確可以不需配戴眼鏡,而生活在一個不需眼鏡的安全世界;但,那將是什麼樣子的生活呢?孩子已經少了某些別人擁有的選擇,為何做長輩的還要以愛為藉口,而不小心剝奪了孩子更多的機會? 另外,ADD/ADHD的孩子因為腦部活動的能力與運作與一般不同,例如缺乏專注控制衝動的能力。這是一體兩面的事,能自治的腦子自然就限制創新,能創新的腦子則來自不受約束的,自然就難適應限制。不幸我們的社會架構是得靠一個秩序性來維持的共識。我們期望的是有一個兩全其美的雙腦並用的完美腦子:能在各種律法與秩序下做到最大的創新。 一對ADD的父母,要能夠先常年忍受家庭秩序與平靜的瓦解。ADD子女沒有正常日夜作息,或家裡搞的像垃圾箱,或整天爭辯般的打仗,或者一天到晚為ADD/ADHD的子女收拾各種爛攤子的生活。這是第一個ADD/ADHD家庭挑戰。沒有"身心與環境健康"的生活環境,對一般人,就很難配合社會的步調與期許;對ADD/ADHD的人,也自然更難"正面的"專心發展個人創新天賦。別忘了ADD的"創新天賦"經常是發展在創造各種抗拒力,破壞力或傷害力上的這個要點。這點,是腦化學物質加上家庭環境的影響,我會在講座裡多做解釋。 ADD父母認同共識的-行為偏差問題,這就是一個矛盾點。父母既不願承認ADD子女因腦部障礙而有行為問題,卻又認同社會共識的行為偏差定義。在家庭教育上,就會出現很多矛盾的教育觀與做法,這是ADD父母要面對的另一些挑戰.. 若為了要保護ADD/ADHD的子女,索性讓他她們離群索居,這可能造成反效果也不公平。但一般人,自己已經很多困難,誰能像父母般包容照顧這些不就醫任障礙自然發展的ADD/ADHD者,以增加更多個人負擔?ADD/ADHD在人際關係的改善上需要非常大的著力。因人際關係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滋養來源。 這些,都還只是個ADD/ADHD的挑戰的起步。有機會,希望大家能參加ADD/ADHD的全球性組織,裡面有很多切身的常年經驗談... 催眠在ADD病患的全套療程裡,只佔一部份,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份。ADD病患需要的是holistic medicine(全人醫療),,它不能是單一醫療所能夠改善的。這可能是一般ADD患者家屬的一個迷思。ADD不是光靠藥物或是單靠愛心或有個任性的環境就能奏效的,它是一首交響樂奏鳴曲,需要一個醫療團隊與家庭合作的醫療方案。 請相信我,ADD的家庭不可能持久的充滿愛心,ADD的家庭之辛苦與心酸,外人很難體驗。因為ADD病患需要的,是製造環境的負意識、暴躁、憤怒與壓力,來刺激他她們產生adrenaline,以增加腦部活動量。這是他她們潛意識的行為,所以必定會經常辜負照顧他她的家人的愛心。這是為何ADD家庭總是筋疲力盡,沮喪氣餒的共同現象。 ADD的另一迷思是,人們認為是教育體制的問題造成特殊孩子的惡化。但事實是,這些孩子本身就需要特殊教育,父母怎麼能責怪一般教育制度不能滿足他她們?畢竟,平均17~18位孩子裡才有一位孩子有ADD的問題,難道教育制度要為他她們改,而犧牲掉其他她需要一般教育的孩子嗎?每個孩子都是寶貝,別的孩子能因為一般教育得諾貝爾獎,有些人家若覺得一般教育很好呢?就像生出身心障礙的孩子父母們這麼多年來,有因為自己孩子必需唸特殊教育,而批判要求整個教育制度為他她們改掉嗎? 一般教育原本不可能完美,但有特殊需要的孩子,這世上也發展許多特殊教育,可以尋找適合的去。事實上,學校教育在ADD的整體醫療中,還沒有重心擺在家庭教育上得多。是的,ADD的家庭教育扮演的角色比學校教育更要沉重數十倍以上,且難咎其責。 最重要的,因為不理解ADD的特殊教育,真的要"因人而異"的做調整,而且是從生活、飲食、家人與各種教育全面進行。一般論壇上看見的,認為單用改變學校教育制度就能治好ADD的孩子問題,是我認為的另一個迷思所在。 -- 蘇菲亞寫醫學催眠 推薦參考: |
蘇菲亞文章區 >